2006年12月18-22日,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深圳市明华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研讨会的主题:进入新阶段的中国微波遥感。研讨会的目的:为了给国内从事微波遥感技术研究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一个进行技术交流和研讨的平台,盘点这几年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微波遥感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国家863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联合承办,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复旦大学波散射和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工程实验室、国家卫星海洋应用研究中心、IEEE GRSS北京团体和香港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协办。与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120多人,分别来自中科院空间中心、电子所、寒旱所、遥感卫星地面站、遥感所、大气所、海洋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资源环境信息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研究中心、国家气象卫星应用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北京气象研究所,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海军潜艇学院、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发部、504所,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三十多个单位。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863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主任、本次会议组委会主席刘和光研究员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姜景山院士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张履谦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研究员、总参气象水文局蒋兴安研究员、863航天领域专家组组长周志鑫研究员、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副总师朱积清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林珲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一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许安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陈康文副秘书长等领导和嘉宾分别致词。姜景山院士在开幕词中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近年来,我国的微波遥感已经实现全部探测手段航天飞行试验的技术突破,随着十一五计划和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实施,特别是新的中国航天白皮书的发布,中国的微波遥感作为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对地观测和空间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面临着从技术试验向业务服务的转型。强调处在转型阶段的中国微波遥感,必须特别重视基础技术科学的研究、重视新的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张履谦院士在致词中,强调微波遥感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特别重视基础研究。在开幕式结束后,十位专家分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这些报告包括:大会执行主席姜景山院士所作的“对中国微波遥感信息技术发展新阶段新任务的几点认识”为题的主题报告,以及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研究员所作的“我国海洋微波遥感现状与发展”、国家气象卫星中心卢乃锰研究员所作的“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设想”(由杨虎代为报告)、中科院电子所吴一戎研究员所作的“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现状与展望”、香港中文大学林珲教授所作的“多云多雨环境遥感与香港卫星遥感地面站”、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朱积清研究员所作的“遥感卫星一号应用研究及思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林明森研究员所作的“我国的海上微波辐射校正场初步方案”、中科院电子所朱敏慧研究员所作的“SAR的海洋遥感探测研究”、复旦大学金亚秋教授所作的“空间微波遥感时空定量信息获取的理论与应用”和海军潜艇学院陈标教授所作的“水下目标遥感探测技术”的专题报告。随后会议分10个小组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会议收到论文120多篇,其中98篇论文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这些论文和报告涵盖了星载微波遥感系统、先进微波遥感技术、微波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微波遥感器的定标和验证、微波遥感应用技术、微波遥感的辐射和散射理论,以及微波遥感器的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很多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本次会议将一批论文推荐给“遥感技术与应用”杂志专刊出版。此次大会是一次涵盖微波遥感技术领域各个方面的学术会议,会议学术交流的气氛浓厚,论文水平高,多数论文涉及我国各方面的需求和前沿课题,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专家们认为此次会议对于我国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的规划,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将作为系列学术会议定期举行。第三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召开。